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正文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10月19日至10月20日,清华大学2024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第8实践支队共计20余名同学,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董玉杰教授和航天航空学院黄旭东副教授的带领下,聚焦“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发展”,赴中广核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开展工程实践调研。该实践活动旨在拓展同学们的创新视野,感悟前沿科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基于首个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训练而成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支队来到科大讯飞深圳总部,参观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沉浸式体验了科大讯飞前沿的技术成果,以及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行业的创新成果,领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可能。企业代表与同学们就行业前景及技术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清华大学与科大讯飞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更让实践支队深刻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阔前景。

通过亲眼见证科大讯飞最新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动态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感受到科大讯飞在多语种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翻译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同学们表示,要努力成长为新一代卓越工程师,积极思考所在行业领域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为解决行业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

大亚湾核电站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典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核电人披荆斩棘,蹚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核电自主发展之路。大亚湾核电基地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一期、岭澳核电二期共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自建成以来已安全运行30年。实践支队一行调研了大亚湾核能科技馆和操纵员培训中心,了解了中广核科技创新体系、大亚湾核电发展历程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中广核核电运营部、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中广核惠州公司太平岭核电站有关负责人与同学们就“双碳”目标下核电行业前景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此次调研中,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了解到中广核的科技创新成果如何应用于核电站,加深了对核电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的认识,增强了对核电稳定、高效、清洁、安全等特点的理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意识到科技创新必须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及开展真科研、产出真成果的必要性。

2354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精神备受瞩目。在展厅内,实践支队近距离感受了新能源汽车先进的制造流程和卓越的创新技术,以及比亚迪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企业代表分享了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整车制造、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战略。从电池技术的突破到多类别车型制造的精益求精,比亚迪用实际行动推动着我国新能源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的强大实力,深刻彰显着行业领军者的风范。此次调研不仅让同学们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崛起充满信心,更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了丰富灵感。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性,这也激励着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探索,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AD0D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实践支队参观了华为企业业务冯·诺依曼展厅,详细了解了华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其以ICT基础设施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在通信和计算方面的优势,在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智能终端、新技术和新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保持强力研发投入,产品与技术持续领先;面向行业智能化,为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电力、制造、矿山、铁路、互联网等诸多领域提供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双方就“AI大模型”的和“数字能源”两个主题开展技术研讨,秉承“大算力支撑大模型,构筑全栈AI的自主创新”的共识,力求让AI为行业发展提供智慧大脑;围绕碳中和重构全球产业链、能源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需求,在发电侧、输配电侧以及用电侧着手,推进千行百业进入低碳时代。

在与华为技术专家的座谈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就AI大模型和智能储能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传统大模型主要存在通用性强但专业性弱、知识丰富但技能不足等缺点,可在基础大模型和公有云基础上开发多行业专用套件和搭建多场景模型,进行多维解耦,解决现有问题。智能储能技术的主要挑战在于无法满足电网调频要求和缺乏部件级安全管理存在起火隐患等问题,通过采取智能风光储发电主动构网,对电池的电芯、电气、结构和系统采用主动安全策略,利用电力电子的可控性对每个电池包进行优化,解决电池的不一致和不确定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通过调研,同学们认识到作为工程师,不仅要善于发现行业的痛点,还要善于利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23A976  21A2B0

本次调研活动中,同学们现场参访了行业领先的核电站、高性能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实践方案,深入了解高科技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对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入的认识,师生们深切体会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强大动力。未来第8实践支队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站在国际科技前沿,积极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勇创佳绩。


文字:彭雪婷、吕军、庞勃、汪洋、王海亮

图片:汪洋

编辑:杨烁琳

审核:李鹏辉、王琼

上一篇: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接待工程教育引智基地欧洲专家来访交流

下一篇:做卓越工程师 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高质量毕业学术创新沙龙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