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化工新材料”主题微沙龙顺利举办。活动邀请到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龙贵老师和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水木学者戴晓彬老师,分享他们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思考。
张龙贵老师担任中国石化高分子物理及表征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老师主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曾参与多项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奖励3项,申请专利超过60件。
戴晓彬老师是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入选 “水木学者”计划,主要从事复杂大分子体系的理论计算与模拟工作。戴老师致力于将经典高分子物理与现代软凝聚态物理相结合,以发展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新理论、新模型与新算法,并系统应用于大分子组装、凝胶体系以及生命大分子体系的基础理论。
张龙贵老师首先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工程化发展模式,指出高分子材料目前是适用范围最广的材料之一,但国内高端材料主要产品自给率低,需要更多的创新技术。紧接着,张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项目经历详细讲解聚酯材料在加工、使用、回收各阶段的优势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可降解聚酯材料在目前“双碳背景”下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但与此同时,要实现从聚合物到单体再到聚合物的绿色高效闭环化学回收过程,成本也是工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很多聚合物回收受高成本限制,未来需要在降本增产方面继续探索。最后,张老师鼓励大家从真实需求出发运用科学及技术解决问题,并强调在重大工程问题中交叉合作的重要性,激励同学们不断追求卓越。

张龙贵老师分享
戴晓彬老师从科研专业角度分享了理论计算与模拟处理高分子体系中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高分子模拟计算方法学、高分子体系的跨尺度模拟及应用和高分子软物质理论。戴老师首先介绍了高分子体系的多层次结构,并表示其体系特征也决定了高分子理论模拟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实验到理论,结合数值计算与不同尺度下的贯通模拟,高分子理论模拟计算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接下来,戴老师从聚焦未解决的高分子理论难题与运用高分子理论解决材料生产难题两方面阐述了现代高分子理论计算的主要使命。最后,戴老师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高分子理论模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布局,研究没有被同质化,所以维系并加强完整的布局对未来国家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至关重要。

戴晓彬老师分享
两位老师分别从工业界与学术界的角度对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广阔前景表达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两位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深入钻研,并结合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难题,共同推动我国未来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在自由交流环节,参会同学们积极提问,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与两位老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问题和想法。两位老师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细的回答,并结合自身经历对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老师们的分享让同学们从多维度了解了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前沿进展,并激励同学们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努力探究、拓宽视野,致力于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化工新材料”主题微沙龙合影
图文:周欣怡
编辑:杨烁琳
审核: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