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主办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主持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工作进展,对下一步深化改革作出部署。

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
会上发布了首批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据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推进校企导师队伍组织建设,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于2024年5月开展首批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建设征集工作。经单位推荐、专家遴选、联合体审核,全国共有10支校企导师组成功入选。
我校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教授与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北方BU总经理、北方创新中心董事长张昕作为主导师,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蔡坚研究员,中芯京城厂长、正高级工程师隋振超,集成电路学院制造研究所副所长唐建石副教授作为成员入选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吴华强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并作大会发言。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专项研究生的核心机制在于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合中芯国际组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导师组,共同指导4名专项学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学生的研究课题中充当相互支撑、同等重要的角色,共同实现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紧缺领域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师德师风方面,校企导师团队成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学术道德,以身作则,以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自觉增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校企导师尊重团队成员的工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共同推动产学研融合培养和项目进展。
在教育教学方面,校企导师团队始终遵循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专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导师根据专项课题指导学生选修《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高级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光刻技术原理》等面向学科前沿的理论课程,企业导师安排具有生产一线丰富经验的资深工程师为专项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校企导师团队通过开展定期的技术交流和项目例会,提高专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在工程攻关方面,校企导师团队联合指导马呈翔、郑千泽、吴永波、王圆等4名2022级专项学生在“高速嵌入式RRAM Macro IP与应用研究”等专项课题中,面向先进工艺下嵌入式存储技术的重大需求,围绕如何解决RRAM器件可靠性、提高工艺集成度、降低读写延迟与功耗、设计新型芯片架构等关键问题,从材料、器件、工艺、电路、架构多层次协同创新,设计高速嵌入式RRAM Macro IP,并研制基于嵌入式RRAM的新型OLED显示驱动芯片,显著提升芯片速度,降低芯片面积、功耗和成本,并有助于提高产线效率,这对于推动嵌入式RRAM存储器的产业化、促进OLED显示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实践与技术攻关过程中,校企导师鼓励专项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2024 International Memory Workshop等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成果。
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导师指导专项学生深度参与到嵌入式RRAM Macro IP开发的集成工艺开发、电路设计以及电性测试等多个方面,对产业全流程形成了深刻理解。工程攻关重点聚焦于依托中芯京城40nm产线开展的RRAM集成工艺开发,完成了包括RRAM器件膜层沉积、刻蚀、化学机械研磨、光刻、介质填充等多个关键技术攻关。从2023年进入中芯国际实践至今,专项学生已在产线工作累计超过3000小时,已初步具备工艺整合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通过“产线工艺开发与高精尖中心平台测试”协同优化的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了RRAM Macro IP的研发效率,目前专项学生已完成50余片晶圆流片与测试,将RRAM的耐擦写次数等关键性能提升数十倍。
在团队建设方面,校企导师团队始终坚持以项目目标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原则,共同构建和谐、积极、创新的团队氛围。导师组鼓励专项学生与产业一线工程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每周一次定期的项目例会,增强专项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在联合培养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专项学生始终处于生产科研实践的最前沿。在专项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校企导师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指导方法和课题方向,确保专项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够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学习体验。
文字:冯叶、集成电路学院
图片: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编辑:杨烁琳
审核:李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