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正文

11月29日上午,第四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工程教育×学位评价分论坛”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四高炉)主会场201召开。国际核能院院士、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清华大学核研院与计算机系双聘教授张勤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清华建筑协同创智中心主任庄惟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都灵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明凯(Michele Bonino),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杨钋,清华大学教研院工程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潇风作专题分享。本场分论坛由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梁琼麟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孙禺作论坛总结。

2980E5  

梁琼麟主持分论坛                                         王孙禺作分论坛总结

第四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由清华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与2024清华设计科学大会结合,就传统工科的转型发展与面向未来的工科人才培养展开充满创新活力的全球性对话,推动城市人居可持续、工程教育、跨学科合作等议题的深入交流。论坛以“当代城市更新:多态数据融合的空间智能”为总主题,设置两组八个平行论坛,分别以能力评价、决策科学、工程技术、计算科学、学位评价、认知科学、历史遗产、数据科学为主题,汇聚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前沿探讨与学术分享。“工程教育×学位评价”分论坛围绕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价的核心命题,研讨以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贡献为主、以实践成果为表现形式的新型学位评价标准,以及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路径,分享国内外工程教育评价实践经验,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改革。

353B8D

张勤院士致辞

  

庄惟敏院士、朱美芳院士作主旨报告

  


  

博明凯、王征、杨钋、唐潇风作专题分享

首先,张勤进行分论坛致辞,介绍了作为中国科协代表主导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背景和历程,以及成果为目标导向、实质等效等国际工程认证的理念与标准。庄惟敏分享了 “前策划-后评估”智能化技术研究的科学范式与进展,以及建筑行业《堪培拉协议》的定位、建筑领域人才培养的建议。朱美芳在对工程教育40年发展文件解读的基础上,以工程材料教育为例,分享了工程交叉的教育实践。博明凯分享了关于欧洲建筑实践、建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王征聚焦工程教育学位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分享了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杨钋从历史发展与法律基础入手,分享了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评价的基本内容、挑战与前景。唐潇风分享了各国职业工程师制度和胜任力要求,职业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历程与我国职业工程师制度的发展。

2EF325

论坛合影

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办的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旨在汇集全球工程教育、工程科技、工程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领袖,共同研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18年首次举办,至今已举办3届。


文字:王琼

图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编辑:杨烁琳

审核:李鹏辉

上一篇:2024年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总结表彰会召开

下一篇:聚焦导学关系新形式,培养红色卓越工程师 | 工程师学院承办第二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分论坛